“我眼中的优质课堂”推荐系列之一百三十三
【前言】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发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优质课堂,挖掘躬耕讲堂、精心育人的优秀教师。质量管理与教学督导处将持续刊发经各级督导和学生信息员推荐的常态化优质课堂案例,供全校师生交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也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高校是文化重地、育人基地,肩负着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明确自身责任,以课程教学为抓手,“文”“教”融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教育学院表演艺术专业程海霞老师的《只此青绿》舞蹈教学,就是基于文化传承背景下的一次教学改革与尝试。
一、名作赏析,感受经典
程老师结合图片,给学生展示讲解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带领学生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震撼与美丽。这幅画是北宋画家王希孟18岁时的作品,他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中,以一幅完整的绢幅表现千里江山壮阔之景,以青绿的用色,散点的透视,绘制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生动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民俗风情。古意与创造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永恒经典之作。通过名作欣赏,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了学生艺术修养,也有后期演绎奠定了基础。

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只此青绿,舞绘经典
当古典绘画遇上了现代舞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冲击?带着这个悬念,程老师将学生带回了2022年1月31日除夕央视虎年春晚舞台,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舞者身着青绿长裙,以身入画,衣袂飞扬之间,宛若层峦叠嶂幻化成仙,以绚烂之舞姿,如静待、望月、垂思、独步等颇具丰富想象力的情景动作,完成舞蹈与美术的结合,实现了古与今在平行时空的相遇,让《千里江山图》在900年后再一次冲击我们的心灵。轻歌曼舞之间,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视听盛宴,更是传统文化始终如一的活力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唯美的舞台演绎,引发学生思考探索舞蹈语言和绘画语言之间的嫁接,激发了学生舞蹈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三、创编造型,展现经典
舞蹈是形体动作的艺术,通过形体造型传达物象美。基于前期的绘画和舞蹈欣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舞蹈技能,尝试用舞蹈动作造型和组合,形象地呈现图中山的险峻,江的逶迤。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舞蹈进行个性化的演绎。这种开放的教学理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为《只此青绿》舞蹈表演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动作提炼,演绎经典
教师在学生动作创编基础上,帮助学生提炼出一些基本的主题动作语汇,如用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造型语汇表述出山的语言,营造舞蹈的意境,理解舞蹈的精髓,探索舞蹈语言和绘画语言的完美统一。老师重点示范讲解本次教学难点动作“青绿腰”,并引导学生练习:长袖一甩,上半身后躺,与地面近乎平行,它源自《千里江山图》中险峰的意境,展示的是山峰险要和陡峭的部分。

五、完美表演,致敬经典
最后在柔和的音乐伴奏下,教师带领着一群身着青绿舞衣的学生翩翩起舞,用流畅的动作,优雅的姿态、强烈的节奏感,真挚的情感,完美地演绎了经典作品。透过表演,我们似乎穿越了时空,真切感受到那幅千里江山画卷,以及画卷藏着的那个18岁少年的灵魂。


程海霞老师这节《只此青绿》舞蹈教学,是一次成功的艺术教育实践。老师不仅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掌握了动作技巧,还引导学生去理解探究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通体达用,让舞蹈更有灵魂,表演更有深度。同时,这也是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它巧妙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艺术,师生一起用形象生动的舞蹈演绎,致敬了传统文化。
只此青绿,不止青绿……
推荐人:校级督导金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