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优质课堂”推荐系列之二百五十四
【前言】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发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优质课堂,挖掘躬耕讲堂、精心育人的优秀教师。质量管理与教学督导处将持续刊发经各级督导和学生信息员推荐的常态化优质课堂案例,供全校师生交流。
财经旅游学院徐曼老师讲授的《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课程教学依托“理论筑基—实践创新—思政浸润”模式,以“和、静、雅、真”东方哲思为内核,在教学中解析择器控温、注水有序的茶艺实操精髓,引领学生感悟中式生活美学,强化审美素养培育,在技能传授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厚植文化自信,助力学生成长为适配文旅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是《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之“茶席设计”教学模块。茶席方寸间,藏着中华美学的密码与传统文化的基因。徐老师以“传统文化传承、美学素养提升”为思政内核,以“实践育人、技道融合”为教学导向,将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深度绑定。
理论讲授环节,徐老师跳出“技术讲解”局限,以“茶席是文化的具象表达,是美学的鲜活载体”为切入点,系统解析茶席设计的布局逻辑、器物美学、意境营造等核心知识,同步溯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礼序乾坤”的传统礼仪,让学生在掌握设计原理的同时,深刻领悟茶席背后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核,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实践环节以“创意茶席设计”为核心任务,全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分组协作模式,引导学生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主题,融合地域茶俗特色、节气文化内涵等进行创新构思。从茶器甄选、花艺点缀到背景氛围营造、解说词撰写,各小组全程自主完成方案策划、现场搭建与成果展示。徐老师以“文化表达是否精准、美学呈现是否到位”为导向进行精准指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配合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技能提升、素养进阶、精神成长”的三重突破。


二、课程亮点
1、文化深耕,美学浸润
思政融入“润物无声”,教学全过程将传统美学、文化自信等元素融入到茶理知识和茶艺技巧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筑牢文化传承根基。学生的茶席作品,无论是以“水墨山水”为灵感的布席风格,还是选用传统青瓷、紫砂茶具的搭配思路,或是融入古典诗词意境的命名,都从不同角度印证了文化浸润的实效,让思政育人成果自然落地。

学生茶席设计作品
2、创新实践,多元赋能
创新实践环节极具特色,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着力培育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达成文化传承与素养提升的双赢目标。在实践驱动下,学生们打破课堂边界,在生活中主动探寻茶席设计的灵感源泉。从创意雏形到作品成型,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在器物摆放的反复调整中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内涵的共同挖掘中深化文化自信。最终呈现的茶席作品,既是团队协作的成果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充分彰显了实践教学在素养培育与文化传承中的双重价值。

茶席设计创作过程
3、参与积极,成效显著
课堂互动性强,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从任务推进到成果落地,学生全程高效参与,任务完成质量优异。最终呈现的不仅是构思精巧、风格各异的茶席作品,更有学生为作品量身打造的精美视频:视频中既有茶席元素的细节特写,也有设计理念的生动诠释,将茶席的静态美与视频的动态感相结合,让学习成果从“可见”升级为“可感”,充分体现了学生扎实的技能掌握度。

创意席设计视频作品
推荐人:校级督导帅晓华